院部动态
{栏目别名}

  • 2023-11-05
    为进一步提升思政课育人效能,推动思政课教学高质量发展,落实市教育两委《关于开展2023年“培根铸魂育新人 勇毅前行向未来”思想政治理论教授团主题宣讲的通知》精神,11月3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邀请到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李朝阳教授为师生们带来一堂题为《从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中汲取智慧》的专题讲座。李朝阳以生动风趣的语言、问题链式的探究互动,深入剖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历程,探究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会选择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以及不断发展的历史抉择背景和学理分析,以全新的视角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人民不断探索的艰辛历程,嘱咐广大学生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成长为堪当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讲座深入浅出,发人深省,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趣味纷呈、富含理论深度的思想盛宴。在场同学纷纷表示,通过聆听讲座,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发展历程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对在新时代如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有了更丰富的理解,要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基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通讯员/刘祥 内
  • 2023-11-03
    为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水平,10月26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就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开展集体备课研讨,深刻领悟新时代新征程办好思政课的意义和实践要求。 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书记、院长郑海呐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立意高远,内容丰富,思想深邃。围绕“为什么要办好思政课”“为什么能办好思政课”“怎样进一步办好思政课”阐发了一系列重要思想,令人深受教育和启发,也很受鼓舞和鞭策。思政课要发挥好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在学生的心目中埋好“真善美”的种子。思政课教师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站稳政治立场,提升业务水平,增强综合素质,满腔热情地做好学生的引路人。教师们就学习后的心得体会,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纷纷建言献策、积极交流发言。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高立军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六个方面的重要要求,这是新
  • 2023-10-11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教师节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打造“六要”思政课教师队伍,不断提升学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水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9月14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优秀教师代表的致信,深刻领悟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教育家精神,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是对一代又一代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在长期育人实践中形成的价值理念和崇高品质的高度凝练,是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和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新时代教师要更加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以及新时代新征程加快推动教师队伍建设的鲜明要求,做新时代的“大先生”。老师们在讨论交流环节表示,习近平总书记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的信,是对全体教师队伍的极大鼓舞。作为新时代思政课教师,要带头学习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着眼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结合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需求,按照“八个相统一”要求积极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不
  • 2023-09-28
    9月21日,为了纪念“国际和平日”,由俄罗斯“小鹰”全俄儿童中心主办,我校参与的“和平行动”线上研讨会顺利举办,会议吸引了来自中国、俄罗斯、白俄罗斯、蒙古、克罗地亚、埃及、匈牙利、波兰、哈萨克斯坦、土耳其、黎巴嫩等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和青年学生代表参会,我校2022级硕士研究生马帅受邀发言。 与会代表围绕“让全人类享有和平”“世界从你开始”“你的机遇”等主题分别阐述了自己对于“和平”的理解,一致认为,通过积极开展语言文化交流项目,可以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加深国与国之间的共识,为维护世界和平发挥积极作用。 马帅同学以“语言文化交流为世界和平、实现高水平教育提供机会”为主题进行了汇报与交流。他认为,文化交流是国际合作的优先方向,对各国人民之间的交流与协作起着促进作用,世界和平掌握在青年人的手中,加强各国青年语言文化交流是加强世界和平、实现高水平教育的重要手段。他流利的俄语、丰富的发言内容得到了与会代表们的一致好评。 这次与世界各国青年“云端”相聚是我校与俄罗斯“小鹰”全俄儿童中心的又一次成功合作。俄罗斯“小鹰”全俄儿童中心作为我校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双方已经共同开展了多次主题鲜明、内
  • 2023-09-22
    花开西部梦,青春志愿行。9月15日,高级翻译学院援疆支教团出征欢送会在钟楼105会议室举行。高级翻译学院党委书记郭芃、副书记王瑾,学院团委副书记李鹏和3名援疆支教团成员参加欢送会。 郭芃对援疆支教同学提出四点要求: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牢记初心使命,厚植家国情怀;二是要牢记使命,赓续前行,遵纪守法,时时处处维护民族团结,尊重当地风俗习惯,争当民族团结的友谊使者;三是要砥砺奋进、涵养情怀,锤炼教学技能,提高支教水平,多记录、勤思考,每日总结和反思在支教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在支教生活中成长,成为更加优秀的自己;四是要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合理安排时间,在支教的同时,主动与任课老师交流,加强专业学习,学院会提供学业辅导和后勤保障。 王瑾表示,赴新疆支教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责任。同学们要提高思想觉悟、争做天津新疆两地文化交流的桥梁,在实践中成长,在支教中成才。要强化政治素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要筑牢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严格遵守援疆的各项纪律规定,遵从指导老师的安排和属地管理;要增强学习意识,在支教的过程中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
  • 2023-09-17
    盛夏隐退,金秋甫至丹桂飘香,天朗气清又是一个叠翠流金的九月开学季盼望着,盼望着,高级翻译学院盼来了2023级的新生们!为赴这场跨越时间与空间的约定迎接新生的到来,高级翻译学院高度重视、精心部署,各个部门做足了准备。先后多次召开迎新工作筹备会,商议迎新方案、梳理迎新流程,有序推进场地布置、后勤保障等各项工作,全程为新生们提供暖心关怀。早晨7点,学院老师和学生志愿者们早已等候在报到处,为新生搭建了一条有温度的迎新通道。从暖心解答入学注意事项,协助新生办理注册手续,到分发资料,温暖周到地为新生们提供服务。志愿者们时刻坚守迎新工作岗位,彰显了天外高翻青年的责任与担当,让刚入校的新生们感受到家的温暖。校领导莅临现场,指导学院迎新工作,与2023级新生亲切交流,查看报到流程,并对现场的志愿者和工作人员表示了慰问,报到现场秩序井然。在学院咨询台前,老师们与新生亲切交流,帮助解答各种问题,了解迎新工作情况。咨询台前的志愿者们也精神饱满,用服务带去温暖,以真心送去安心,点亮2023级高翻学子们的人生新旅程。9月14日下午,学院全体领导、行政老师和各专业导师们与新生相聚,在逸夫楼进行了全体新生见面会,详细
  • 2023-08-25
    受台风“杜苏芮”北上影响,7月底,京津冀等地出现极端降雨过程,海河发生流域性大洪水,有着“九河下梢”之称的天津,防洪形势严峻。接到报道任务后,孙凡越第一时间赶往抗洪重心天津市静海县台头镇,跟随前线人员巡堤查险、彻夜在前方指挥部内蹲守待命,从撤离到万人昼夜抢险,再到空地联合排查防洪隐患,孙凡越始终坚守在抗洪一线。8月17日,在天津市武清区黄花店镇邵七堤村,返村村民相互问候打招呼。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成长经历2016年 考入AK体育英语学院传媒系,后加入学校非编工作室,负责摄像、剪辑等工作;2017年 加入天外学生记者团,担任视频部副部长;2018年 发表原创视频作品《天外一分钟》,收获师生一致好评;2019年 经学校老师推荐,赴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新青年工作室实习;2020年 毕业于AK体育英语学院,同年入职新华社天津分社。由校媒记者成长为央媒记者,对于孙凡越而言,身份转变中不变的是那份“想要留下些什么”的初心。工作中的孙凡越(右二)结缘校媒2018年底,恰逢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当时人民日报新媒体发布的《中国一分钟》系列短视频掀起了一阵爱国热潮。“互联网时代短视频盛行,用一分钟去
  • 2023-08-24
    _获奖荣誉榜-20230824073113日前,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天津赛区决赛落幕。求索荣誉学院学生在高手如云的决赛中,经过金奖争夺赛、排位赛等环节激烈角逐,喜获高教主赛道金奖1项、银奖1项、铜奖1项,红旅赛道铜奖1项,创历史最佳战绩。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作为全球创新创业青年的盛会、最大的“双创”交流平台,为全世界青年搭建了一个实现创新创业梦想的舞台。此前,学院在精心准备、广泛动员、重点挖掘、专项培训,选拔辅导等各方面作了周密部署,为高质量高水平参加大赛奠定了坚实基础。本次大赛取得的优异成绩展示了求索学子锐意创新、不畏艰难、敢闯会拼的良好精神风貌。经过前期精心准备与项目打磨,学院学生的组织、策划、调查实施、经营管理等专业能力得到了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进一步加强。 求索荣誉学院历来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大赛项目的培育与指导,将创新创业项目的指导过程作为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深度融合、与专业教学高度融合,坚持将创新创业融入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教学,渗透到学生成长全过程和每一个环节,不断探索形成连续式、递进式的创新创业教学体系的实践,
  • 2023-08-20
    “我一直都想当记者,所以也一直在逐步地去实践和探索。”李佩珊,2012级对外汉语专业校友,2018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先后进入人民网、中国新闻社从事记者工作,现任中国新闻社宁夏分社新闻中心负责人。个人荣获宁夏优秀新闻工作者、宣传银川先进个人、宣传固原先进个人等称号;作品多次获评全国人大新闻奖、中新社总编辑嘉奖、宁夏新闻奖。疫情期间,她全程参与新闻发布会、探访离病毒最近的疾控中心,完成各类采访报道170余篇,点击量过千万,为世界讲述中国抗疫故事,并入选宁夏回族自治区“我身边的战疫模范”,获评中国新闻社战疫先进个人。好奇心带来驱动力李佩珊童年时代的娱乐活动较为单一,看电视是她学业之余唯一的放松方式,通过荧幕,李佩珊看到了在各地进行报道的记者们,正因如此,体验不同的生活、接触形形色色的人、了解不同的人物背后的故事……成为了她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强烈的好奇心驱动她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也让她带着这份赤忱迈进了大学校园。十分清楚自己所要追求的方向,所以李佩珊初入大学,便坚定地选择加入校学生记者团。在记者团的三年里,她从一个普通的小记者,到文字部部长,最后成为记者团团长,随着身份的转变,李佩珊在这三年里
  • 2023-08-19
    苗超 中共党员 AK体育2013届教育技术学-数字媒体专业毕业生 2022年参加第九届“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选拔赛,入围全国30强 现就职于天津津云新媒体集团 大棚里,周围是涝死的瓜秧,稀疏的果实在藤蔓上蜷缩着。水位接近胸口,苗超仍高举相机走向田地,拍摄照片和视频素材,报道最真实的情况。今年夏天水害频发,来自河北和北京的大水在天津交汇,带来洪水上涨,致使村民们离开家园。在那些极易被忽视的地方,苗超用镜头在一线探寻,带着一双属于普通群众的眼睛去观察世界,发现人们鲜少关注的角落。通过媒体的呈现,使实情得以展示,问题得以解决。 在充斥着大量信息的网络时代,准确的信息并非是声量最大的,往往需要媒体带给大众真实的色彩。在大家看不见的村落,有严峻的水情亟待关注。作为媒体人,苗超的任务就是向社会传递真实可靠的信息。时光流转,初心如磐,自大学时期,苗超在心底就已悄悄种下投身媒体行业的种子。 不忘初心,梦想终成 在天外四年的学习和生活对苗超未来选择传媒方向和新闻工作的影响极大。作为2009级数字媒体专业的学生,苗超在本科期间学习到大量与后期制作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将兴趣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他创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