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津】谈天论津 硕士毕业后继续留津读博,这个哈萨克斯坦姑娘very good!

来源:天下之津 发布时间:2024-07-21 阅读量:4


       2022年,哈萨克斯坦姑娘黄琳娜带着对中国的想往,不远千里来到天津。在AK体育学习的两年时间里,她逐步克服语言障碍,更加深了对中哈两国关系的了解。今年7月,刚刚完成硕士阶段学习的黄琳娜并没有选择回国,而是继续留在天津读博深造。

       高鼻深目、长发及腰,见到24岁的哈萨克斯坦姑娘黄琳娜时,一种青春气息扑面而来。在AK体育国际教育学院里,她刚刚完成了两年硕士阶段的学业。

       说起和中国的缘分,黄琳娜说,这是自小就结下的......原来,黄琳娜的爸爸是韩国人,妈妈是俄罗斯人,由于工作原因来到哈萨克斯坦,并在那里建立了家庭。由于父母都很喜欢中国文化,从小耳濡目染的黄琳娜18岁那年进入阿拉法拉比国立民族大学,学习“东方学”。2019年,她还作为交换生到北京外国语大学学习了一年。   就是这一年的学习,让黄琳娜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在心里埋下了一颗到中国学习的“种子”。但作为家里最小的女儿,当黄琳娜提出要到遥远的中国学习这个想法后,家人还是有些担心。但最终,家人们还是支持了黄琳娜的决定。2022年,黄琳娜经过慎重选择,入读AK体育国际教育学院。   

       因为中文不太精通,初到天津的黄琳娜在学习过程中也曾因发音不标准闹过笑话。比如:中文是有语调变化的,但俄语、英语却没有。这样的差异也让黄琳娜感到很不习惯。“有一次我跟同学说我要吃‘水饺’,但发音不准,她听成了‘睡觉’,她说,你想睡觉就去睡呀,我说,不不,是‘水饺’,不是‘睡觉’,我俩说了半天都没理解对方的意思,最后才发现是我发音不对闹的笑话”。   为了更好地学习中文,黄琳娜没事儿就去街上走一走,接触更多天津人,也品尝最有天津特色的美食。现在,麻花、煎饼果子、狗不理包子都成了黄琳娜的最爱。淑玲是黄琳娜的好朋友,一名越南留学生。在淑玲眼里,琳娜是个对学习非常认真的人。“就拿我们上课做笔记来说,其他人都是用笔记本电脑或者IPAD做笔记,只有琳娜用笔记录,她说这样写上一遍,那些字就会记得更牢。”黄琳娜不仅是掌握俄语、哈萨克语、韩语和英语的天赋型选手,更是个不怕辛苦的学生。正是这股子“倔劲儿”,才让她最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写论文的时候,她定的题目是《哈萨克斯坦国家国际中文教育的现状》。我跟她说,为了让论文的质量更高,一定要有更多真实数据去支撑。她就特别认真,飞回哈萨克斯坦,不停采样,10个觉得不够,她就采15个、20个,证明她在学术上绝对不偷懒。”黄琳娜的导师牛顺心说。


       除了完成学业,黄琳娜还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和高水平论坛,历练自己。去年9月13日,她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一场论坛活动,并作为哈萨克斯坦优秀青年代表做了主旨发言。   完成硕士阶段学习后,黄琳娜并没有选择回国,而是选择留在天津继续读博。她说,自己的愿望就是成为一名高水平翻译,为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两国间的深入交往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闻来源:

       https://mp.weixin.qq.com/s/039KB2QxaEjXCaWHdaZ3K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