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栏目别名}

  • 2024-08-17
    各单位、各部门:  根据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历史问题研究专项2024年度重大项目招标公告》、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的要求和我校关于做好此项工作的精神,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通知详见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网站通知公告  http://www.nopss.gov.cn/n1/2024/0814/c431029-40298693.html  二、招标工作总要求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精神,深入实施《中共中央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和《习近平致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的贺信》精神,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学术导向,发挥国家社科基金示范引导作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新时代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推出具有重大学术创新价值和文化传承意义的标志性研究成果,推动史学研究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服务。  三、招标数量和资助额度  本批重大项目共发布3
  • 2024-08-17
    各单位、各部门: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24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招标工作的通知》(教社科厅函〔2024〕24号)、天津市教育委员会有关通知以及我校关于做好此项工作的精神,转发通知如下:一、具体详见教育部网站通知公告:http://www.moe.gov.cn/srcsite/A13/moe_2557/moe_2558/202408/t20240814_1145478.html二、招标课题和资助额度1、2024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招标课题共46项,每项课题资助经费原则上为50-80万元。2、2024年度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招标课题共15项,每项课题资助经费原则上为40万元。请申报者查看《2024 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招标课题指南》(附件1)。三、申报程序1、本次项目投标以学校为单位,通过“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平台•申报系统”在线集中统一申报,不受理个人申报。2、请申报者于9月16日(周一
  • 2024-08-17
    各单位、各部门: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组织高校专家学者系统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着力推出具有学术创新价值、服务决策价值和实践指导价值的重大研究成果,决定开展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究)申报。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天津市教委的有关通知和我校关于做好申报工作的精神,现转发项目申报通知,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具体安排如下:一、具体申报通知详见教育部网站http://www.moe.gov.cn/srcsite/A13/moe_2557/moe_2558/202408/t20240814_1145609.html二、申报要求1.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价值取向、研究导向,根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大战略部署,结合自身研究基础和学术专长开展研究,切实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创新理论,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2.申报人撰写有深度、有影响、高质量的理论文章,在中央和地方主流报刊、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或被省部级以上部门采纳的咨政报告2 篇及以上。  三、申报条件1.本次项目限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申报。2.申报人须为在编在岗教师。四
  • 2024-08-14
    为庆祝第40个教师节,大力宣传弘扬教育家精神,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与人民日报社政治文化部、人民网联合开展老师“抽屉里的旧时光”——第40个教师节征集活动。即日起至9月1日,参与者可以通过文字作品、图片作品、短视频作品等多种形式,在微博、抖音带话题#抽屉里的旧时光#,并@微言教育或@人民视频,发布作品或参与讨论,或在人民视频APP或人民视频小程序中搜索“抽屉里的旧时光”征集活动并提交作品。优质作品有机会在人民日报相关版面刊发。优质视频内容将在人民视频展播,投稿者有机会成为人民视频“签约拍客”。请各二级党组织,各单位、各部门组织动员广大师生积极参与,踊跃投稿,抒发感恩之情,共同营造温馨的节日氛围。附:教育部政务新媒体“微言教育”原文(微信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jpKUWqkeZNmeyaMMb8ktUg)
  • 2024-08-09
    求索荣誉学院2024年面试名单于2024年8月10日10:00在招生系统(https://qiusuozhaosheng.tjfsu.edu.cn/)公布,请申请人及时登录系统查询,登录名为录取通知书号,密码为身份证号后8位。请入围面试的学生认真阅读招生系统通知公告栏中发布的面试说明。如有疑问,可拨打咨询电话(022)23265269。 求索荣誉学院2024年8月10日
  • 2024-08-07
    各单位、各部门:根据市教育两委相关通知要求及市委网信办的活动部署,现将“网络中国节·七夕”有关工作安排如下。1.“网络中国节·七夕”主题活动于8月8日至8月11日举办,请各单位各部门从实际出发开设“网络中国节·七夕”专题专栏或互动话题,围绕家国情怀、起源发展、节日习俗等主题,深入挖掘传统节日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策划推出互动性强的网络文化活动,引导广大师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家庭观,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时代新风塑造和净化网络空间。2.各单位各部门策划推出的图文、短视频、动漫、H5、SVG海报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融媒体产品,请在显著位置体现“网络中国节”“网络中国节·七夕”标识或字样,移动端融媒体产品请集纳到#网络中国节#、#网络中国节·七夕#话题或者“网络中国节”超话中。3.各单位各部门开设的专题页面及发布的网络作品上线后,请及时通过微信向网信办报送,网信办择优推荐至市教育两委网信办。联系人:韩嘉彬 18698006828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办公室2024年8月7日
  • 2024-08-05
    各单位、各部门: 根据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印发的《2024年度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智库项目(市级调研课题专项)申报通知》和我校关于做好此项工作的精神,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实施方式 根据新修订的《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智库项目(市级调研课题专项)管理办法》(附件1),市级调研课题专项由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负责课题发布、立项和结项审批等工作,市委研究室负责课题指南编制、立项评审、过程管理、结项评审及成果转化等工作。本年度公开申报立项课题不超过25项。研究时限原则上不超过1年(以立项通知书为准)。 二、申报条件 1.课题研究实行课题负责人责任制。课题负责人须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具有主持或独立开展实质性研究、撰写决策咨询报告的能力和时间。课题组成员要有相关课题的研究基础或研究成果,对现实情况有深入了解。2.课题负责人只能申报1项课题,且不能作为成员参与其他课题申报。课题组成员不超过6人。前期承担本专项尚未结项的不得申报。已通过其他渠道报送市领导及市有关部门的研究成果或建议不得参与申报。鼓励吸收实际部门人员参与研究。 三、申报要求 1.
  • 2024-08-05
    各单位、各部门: 为深入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全会精神的学习宣传和落实落地,着力产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发挥我校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作用,现将申报AK体育2024年度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究专项项目的有关要求和具体安排通知如下: 一、选题要求 申请人需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研究导向,紧密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时提出“四个善作善成”的重要要求,贯彻国务院专题研究支持天津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结合自己的学术专长,在深刻理解全会提出的新概念、新观点、新论断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基础上,自拟题目开展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的全方位、多角度研究工作。 二、申报条件 凡AK体育具有初级职称以上(含初级)的在编教师、干部,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纲领,履行岗位职责,年度考核合格,均可提出申请。 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申报: 1、近三年内有弄虚作假,违反学术规范者,一律取消申报资格。 2、凡有在研或正在申报程序中的国家级科研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厅局级科研项目、校级科研项目的负责人,不得申报。项目结项时间以结项书为准。 3、
  • 2024-08-05
    各单位、各部门: 根据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印发的《2024年度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智库项目(市级调研课题专项)申报通知》和我校关于做好此项工作的精神,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实施方式 根据新修订的《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智库项目(市级调研课题专项)管理办法》(附件1),市级调研课题专项由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负责课题发布、立项和结项审批等工作,市委研究室负责课题指南编制、立项评审、过程管理、结项评审及成果转化等工作。本年度公开申报立项课题不超过25项。研究时限原则上不超过1年(以立项通知书为准)。 二、申报条件 1.课题研究实行课题负责人责任制。课题负责人须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具有主持或独立开展实质性研究、撰写决策咨询报告的能力和时间。课题组成员要有相关课题的研究基础或研究成果,对现实情况有深入了解。 2.课题负责人只能申报1项课题,且不能作为成员参与其他课题申报。课题组成员不超过6人。前期承担本专项尚未结项的不得申报。已通过其他渠道报送市领导及市有关部门的研究成果或建议不得参与申报。鼓励吸收实际部门人员参与研究。 三、